厦门大学经济犯罪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是与福建省公安厅共同打造的一个研究机构。中心成员主要来自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刑法、经济法、民商法三个教研室的骨干教师以及实务部门的专家,围绕打击预防经济犯罪这一核心任务,专项研究金融犯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非法经营罪、知识产权犯罪、税务犯罪等经济犯罪行为,致力将其打造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打击与预防经济犯罪”的专业智库。中心立足于司法实践,不断拓展与实务部门的联合研究,注重实证研究方法,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积极参与实务部门的司法改革,并以多种方式服务于社会。中心自成立以来,科研成果丰硕,迄今为止,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司法部项目10项,其中2017年以李兰英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金融犯罪综合治理研究》获得立项。其他成员也分别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项,教育部、司法部、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各类横向课题科研经费达到400多万元,发表核心论文40余篇。
研究中心通过与地方开展合作研究,共同举办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的能力水平。2015年3月,与福州市司法局共同主办“刑事法视野下的妇女权益保护”研讨会;5月,与福建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厦门市公安局联合主办“护航创新驱动,共建智慧福建”——打击防范经济犯罪暨“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研讨会;8月,与银川市司法局、宁夏辅德律师事务所、厦门市思明区法律援助中心联合主办“新形势下刑事法律援助实务研讨会”;12月,与泉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知识产权刑事法保护”研讨会。2016年11月,与泉州市检察院、泉州市工商局联合主办“商标权刑事司法保护研讨会”。2017年10月,与泉州市检察院联合主办 “品牌保护与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惩治” 研讨会,11月承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2018年5月召开“网络金融犯罪研讨会”、2019年9月,与温州市检察院合作,主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讨会”、2018年10月与河南郑州市公安经济侦查大队、金融办共同举行“非法集资犯罪中的民刑交叉问题研讨会”、2019年11月与全国各地的司法实务部门召开“网络金融犯罪的民刑交叉问题和刑事合规问题研讨会”。通过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扩大了研究中心的影响力,也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实践和社会法治发展需要。
研究中心积极探索与司法实务部门对接,实现校地合作,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2016年,研究中心与泉州市人民检察院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开展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方面的深入合作,形成《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及《商标权刑事司法保护研讨会论文集》两册,2018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了《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理论与实践》著作。该研究成果以泉州市近年来所发生的侵犯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刑法前沿理论,深入剖析实务争议问题,普法知名企业,推动当地知名企业关心并重视品牌的建立以及相关知识产权的权益保护,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介。
研究中心成员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地方法治建设,为地方立法、司法贡献中心集体智慧。李兰英教授、刘炯助理教授承担的福建海洋与渔业厅项目《福建省蓝色文明的法治保障》,完成了27万字的丰硕成果,其中的七份内容多样的研究报告以及五份福建省海洋渔业管理的法律文件的专家意见稿,密切联系我省海洋渔业事业的发展实践,为建设福建省蓝色文明的法治保障提供顶层设计和具体路径的参考。周赟教授承担的“《厦门象屿保税区条例》修改认证意见书”、“漳州法院涉台案件审判机制研究”,汪东升助理教授承担的“《厦门经济特区促进两岸医药合作若干规定》立法项目”等均为地方政府立法、司法贡献了自身智慧,体现了中心“研以致用、服务地方”的宗旨。另外,中心多名成员在各级政府、研究学会中兼任重要职务或者担任法律顾问,为地方法治建设贡献力量。李兰英教授先后受聘于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厦门市政法委、泉州市检察院等多家司法部门,担任专家咨询委员,多次参与重大案件的专家论证和刑事司法改革的试点工作;汪东升助理教授曾挂职厦门市人大法制委,全程承担《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制定,参与多规合一、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自贸区法治建设等多项立法活动。 阳建勋副教授远赴西藏民族学院挂职,积极推动两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和互动,为我国民族法治建设和民族团结事业贡献力量。
总之,经济犯罪研究中心始终将科学研究、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其中服务社会是终极目的。中心将来会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服务社会,不断为地方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法治保障。
中心主任:李兰英教授
中心副主任:熊亚文副教授
中心主任助理:汪东升讲师
2023年10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