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重视开展系列学术创新活动。创新活动包括通过定期举办学术午餐会,创设活跃、开放而多元的学术交流机制,强化国际法学科的长期发展潜力,尤其促进青年教师、博士生的学术成长。
2021年3月新学期伊始,研究所重启学术午餐会活动,迄今已举办四场。
安寿志律师
2021年3月17日,本学期首次“学术午餐会”在法学院B419会议室举办。午餐会特邀武汉大学国际法学专业博士生、北京观韬中茂(厦门)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安寿志律师就其博士论文的主题做了题为《美国在南海航行自由宣示行动国际法问题的思考》的报告。他认为,美国在南海进行的航行自由宣示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文的解释,促进有利于美国的习惯国际法的形成,保护美国的海洋利益和国家利益。对中国而言,应当采取“反法律战”防御措施,阐明中国南海利益的正当性与合法期待。
2021年3月24日,本学期第二次“学术午餐会”由助理教授杨帆博士主讲。杨博士主讲的是他正在撰写的学术论文《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和国际法的十年互动——兼论中美网络空间战略博弈的法律战维度》。该文通过考察美国网络空间战略的三个演进阶段,梳理各阶段战略的内涵与逻辑,并分析其核心法理需求与潜在法理困境。最后,通过针对性地构建造法与释法的双重回应路径,考察中国的应对可能。
郑晓欧助理教授
2021年3月31日,本学期第三次“学术午餐会”由助理教授郑晓欧博士主讲。郑博士主讲的是她正在撰写的英文论文Revisiting the Principle of Mutual Supportiveness in International Law: Trade, Environment and Beyond。互为支持原则阐明了国际法律制度的迫切方向和价值:完整、一致与和谐。虽然在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中,如何适用互为支持原则仍存在争议,但互为支持原则对于减轻不同国际法律制度间的潜在利益冲突、实现协同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4月14日,本学期第四次“学术午餐会”由助理教授苏宇博士作题为《跨国公司与信息技术的国际造法:以中国华为公司参与制定5G标准为例的考察》的报告。跨国科技公司的标准制定活动,一方面对国际法“规范性”的认知以及国际造法提出挑战;另一方面,对于一国争取其在国际法领域的话语权有特殊意义。而针对中国跨国公司面临被质疑独立性的现实挑战,充分利用国际法的沟通属性可能是应对质疑的一种方法。
厦门大学国际法学科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术午餐会活动,围绕相关主题展开讨论,并给主讲人提出很多问题和建议,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完善观点,助力青年老师的学术成长。该学术活动同时惠及国际法学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午餐会得到北京观韬中茂(厦门)律师事务所的友情赞助,特此鸣谢!
图/文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