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晚七点,由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厦门大学经济犯罪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法学论文的主观认知与客观论证”讲座在法学院B137教室顺利举行。讲座由《政法论丛》(CSSCI)主编、中国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山东政法学院逻辑学教授孙培福老师主讲。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副院长郑晓剑主持讲座,李兰英教授、刘志云教授参加与谈。法学院的同学们对本场讲座充满了期待,教室挤满了来聆听的同学,现场爆满,气氛十分热烈。
首先,主持人郑晓剑副院长对孙培福教授学术成就及工作经历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孙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我院师生带来本次讲座表示诚挚感谢。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
讲座伊始,孙教授从自己多年的主编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法律论文如何从主观认知向客观论证转变。孙教授认为,大多数作者囿于自然语言和主观想象的桎梏,大而化之的谈论解决方法,对如何得出结论的路径却视而不见,难以做到客观论证。
而后,孙教授以饱含希冀且诙谐幽默的语言向听众阐释了何为论证。孙教授指出当有写论文的冲动时,必须明确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内容,论文的题目要具体说明自己想要表达的点,要避免泛泛而谈,旗帜鲜明的将自己的主观认知准确表述,避免“意识流方法”。有了清晰的观点之后,慢慢扩充,丰富论据,力求独辟蹊径的特质,形成一篇富有生命力和创新力的文章。
最后,孙教授就法律论文写作框架问题给出了自己鞭辟入里且深入浅出的意见,他指出应该把握两对概念,即大与小、整体与部分,避免“填空式写作”。大与小就是要在论证中由小到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有将嫩芽呵护成参天大树的信念;整体与部分就是要体现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统一,要避免部分简单堆积成为整体,而应当注入精血和灵魂。
在与谈环节中,李兰英教授首先对孙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李教授表示,她非常赞成一篇好的论文是有灵魂的论文,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新闻报道等材料都要灵动。她指出,写论文需要长久的积累和突然的灵感,就像穿珍珠一样,将平时积累的精华记录下来,有灵感时拿出来用,论证成功后就可以串成项链。刘志云教授表示,孙教授表达相当幽默,讲座也让他深受启发。刘教授还分享了两个心得:一是要注重表达的逻辑性,不然逻辑漏洞会被大师批的体无完肤;二是他谦虚地表示,通过今晚的讲座学习,困扰自己半生的论文写作困境得到了极大改观。两位教授视野宽阔而娓娓道来的评述也启发了在场的各位同学,许多同学就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疑问分别向孙教授进行了提问,孙教授认真细致且严谨的回答赢得了大家如潮的掌声。
最后,郑晓剑老师再次对孙培福教授所带来的一场知识盛宴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本场讲座也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厦门大学经济犯罪研究中心供稿
文:叶长春、汪宪
图: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