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国际法创新团队继续进行学术活动

发布人: admin | 发布时间: 2019-03-18 | 阅读数: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暨厦门大学国际法创新团队主办的“厦门大学观韬国际法论坛”(XMU-Guantao International Law Forum,以下称“论坛”)继续进行了三场学术活动。

在3月8号中午举行的学术午餐会上,张膑心助理教授以“自主武器涉及的国际法问题”为题作了报告。张膑心老师首先就自主武器(autonomous weapons)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并按照人为控制(human control)介入命令系统的节点将自主武器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以国际人道法为背景,张膑心老师阐述了自主武器带来的法律争议,并介绍了各国对于自主武器研发的态度和主张。十余位国际法专业的老师和博士生参加了午餐会,大家围绕着报告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在3月15号中午举行的学术午餐会上,苏宇助理教授以“沟通框架下的国际法话语权与国际法规范性关系之辨析——以中国参与跨界水资源规则制定实践为例”为题作了报告。苏宇老师首先指出了国内学界对于“话语权”这一术语使用的倾向性,接着以跨界水资源为切入点,提出用“沟通框架”应对跨界水资源规则制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对国际条约、公约规范性的挑战。约二十位国际法专业的老师与博士生参加了讨论,大家围绕着报告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3月15号下午,国际法创新团队继续进行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的胡赫男老师。胡赫男老师以“国际法上的‘国家’与‘民族’之辨:如何从主体视角理解现代国际秩序”为题,首先点明围绕“国家”概念出现的混淆现象,提出应该从民族(nation)的视角来理解国际法。针对现代国际法将国家(state)视为国际法的主体这一意识,胡赫男老师通过考察西方国际法主体变迁的叙述、民族理念的生成,研究该意识产生的源起。讲座由蔡从燕老师主持。评议人苏宇对于胡老师的报告以及相应的论文初稿做了细致评论。

胡老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师生的极大兴趣。陈辉萍老师、韩秀丽老师、房东老师、陈喜峰老师以及国际法专业硕士、博士生与胡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韩秀丽老师对讲座做了总结。

图文/国际法创新团队

上一条:“家有儿女”实践队赴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调研

下一条:“家有儿女”实践队赴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