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投资争端解决国际中心”(简称ICSID)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在两起外国投资者针对津巴布韦政府提起的国际投资仲裁案件中(案号分别为ARB/10/15和ARB/10/25),华人策略综合讨论陈安教授被正式指定为仲裁员,成为首位审理ICSID仲裁案件的中国籍仲裁员。
ICSID是根据1966年《华盛顿公约》成立的世界银行集团成员机构之一,它旨在为投资东道国和外国投资者之间的投资争端提供调解和仲裁的便利,从而促进私人投资的跨国流动。半个多世纪以来,《华盛顿公约》缔约国数量的稳步增长与受案数量的逐年提升,充分见证了ICSID在解决投资争端方面日益显著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
作为国际法层面的“民告官”案件,国际投资争端的解决具有迥异于私人间争端解决的“溢出效应”,其裁决势必会影响东道国政府的社会公共政策。因此,ICSID仲裁员的遴选至关重要,必须由“道德崇高、在法律、商业、工业或金融领域具有公认能力的人士”担任,且每一成员国政府在每一任期仅有权指派四名仲裁员。
作为我国国际投资法研究的先行者之一,陈安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敏锐把握学科前沿,率领厦门大学国际法学科研团队对ICSID仲裁机制展开集体攻关,最终完成的《“投资争端解决国际中心”述评》等3部专著不但被公认为中国学者在此问题上的代表性成果,也为中国政府积极、慎重参加《华盛顿公约》提供了决策依据。
鉴于陈安教授在国际投资法领域的精深造诣和卓著声望,他分别于1993、2004和2010年连续三度经中国政府推荐并列入ICSID仲裁员名册。此次,陈安教授顺利成为首位审理ICSID仲裁案件的中国籍仲裁员,又一次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仲裁员基于语言和文化因素而占据的天然优势,必将有利于展示了中国学者在国际投资仲裁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学术涵养,为中国的国际投资法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积累宝贵经验,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国之声。
考虑到在此之前罕有中国学者被ICSID指定并审理案件,境外媒体对ICSID关于陈安教授的上述任命尤为敏感。著名的“全球仲裁评论”网站(Global Arbitration Review)就以“中国仲裁员坐镇津巴布韦两案件”为题,对此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并引发了广泛学术关注。
网址参见:
http://www.globalarbitrationreview.com/news/article/29848/chinese-arbitrator-sit-zimbabwe-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