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南强学术沙龙第五期之见危不救犯罪化探析

发布人: 刘洁 | 发布时间: 2011-11-09 | 阅读数:
2011年11月8号,2011届法学硕士刑法学的陈文祺同学承办了第四季南强学术沙龙第五期之见危不救犯罪化探析,活动气氛活跃。 晚上七点整,在法学院B520教室,关于见危不救犯罪化的学术沙龙准时开讲。首先,先由主讲人陈文祺同学就见危不救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将一个事实问题上升为法律问题的见解,进而具体地分析见危不救的界定与特征。进而,再对犯罪化及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加以展开,主要涉及对刑法与道德之间的界限、刑法谦抑思想以及犯罪化标准的认识,其中就犯罪化标准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的讨论。然后,回归论题本身,即见危不救犯罪化问题的具体分析。陈文祺同学主要是从见危不救不是刑法上的行为、期待施救人主观背德性不等于主观恶性、对见危不救科处刑罚无益于实现刑罚目的以及见危不救犯罪化是国家责任的不当转移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其结论落脚于反对见危不救犯罪化。 之后,进入了提问环节,魏佳轩、陈清霞等同学对论题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见解与疑问。有代表性的问题有:1、如果不对见危不救犯罪化,那么如果规制当今趋于失控的社会道德呢?2、见危不救行为性分析中的因果关系的分析所使用的理论本身是否值得进一步地推敲呢?3、当今中国社会下,见危不救犯罪化是否真的会造成更大的法秩序混乱呢?4、法律需要保护人们胆小的权利么?对于这些问题,虽然主讲人没能恰当地给出结论,但是大家在相互的探讨中,都觉得有所收获,开拓的彼此看问题的视角。 最后,历时二小时的学术沙龙结束了,大家对于沙龙整体效果也表示满意,陈文祺同学做了小结,并向到场同学表示谢意。 陈文祺(文/图)

上一条:“大转型时期——法律职业的实用主义选择”讲座成功举行

下一条:华人策略综合讨论陈安教授成为首位审理ICSID仲裁案件的中国籍仲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