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8日,下午3时,在法学院A栋204教室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法专题沙龙。本次沙龙由李曼佳同学、胡雨洁同学和郑琳同学担任主讲。卢炯星老师作为嘉宾参加了本次沙龙。
李曼佳同学带来的专题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及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本专题分为普及篇、回溯历史篇以及反思篇三个部分。分别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分类、特征;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历程以及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问题研究三个方面展开。在沙龙的讲述过程中,为便于大家理解使枯燥艰深的经济理论知识,李曼佳同学运用多种讲述方式,将问题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向大家解释了何为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监管现状及其存在的漏洞。在监管手段、规模与完善性都着实不足的情况下,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广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而伴随着未来衍生产品的进一步推出而趋于完善的监管法律制度,是法律人应当追逐的目标。
胡雨洁同学以银行业为主要着眼点,阐述了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法律制度构建的相关内容。专题主要包括引言:逆周期与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系统顺周期性与银行逆周期监管相关理论、金融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风险、逆周期监管的措施和手段以及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五个部分,对逆周期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知识以及我国金融系统的现状和风险作了理论铺展与陈述,区分经济层面与政策和制度改进工具方面说明逆周期监管的措施和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郑琳同学首先简要介绍了表外业务的概念与种类,在概念中区分了许多人易产生混同的“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概念。第二部分中郑琳同学则主要结合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理财业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分析了目前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与理财业务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对银行利用理财业务变相高息揽储等现象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如宏观层面持续紧缩的调控政策的影响及分业经营规定的限制,微观层面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不足等。针对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例如完善信息披露立法及理财业务准入条件等。
报告完毕后,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卢炯星老师做了点评与总结,对上述同学的报告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观点和建议。
本次学术沙龙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顺利结束。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金融法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更加全面充分的意识到当前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更激发了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的兴趣。
(文 胡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