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上七点,在法学院B520顺利举行了第四季第十七期法学沙龙。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对加班现象的一些思考”,由我院1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云燕同学主讲,潘峰老师担任点评嘉宾,由于话题针对的是职场潜规则“加班现象”,是与大家将来的职场生涯息息相关的话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和共鸣,使得整个沙龙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中顺利开展。
本次沙龙主要围绕与“加班”相关的四个方面的争议点展开,结合网络热议的话题,新闻媒体的报道,论坛上的相关案件的处理,使得整个沙龙有声有色,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可以让大家学到一些知识。
首先,是对加班如何认定的问题。大家探讨了现实生活中比较有争议的加班认定问题,比如“值班与加班的区别”,潘峰老师结合实务经验耐心地给予解答,他认为“值班”并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知识用人单位在用工中的一种通用说法,没有必要对“值班”与“加班”做概念上的划分,只要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按照用人单位要求提供劳动,就可以界定为“加班”,而不管用人单位称这种情况是“值班”还是“加班”。
其次,本次沙龙简单介绍了一下加班费的计算问题。主要是介绍了不同工时制度下的支付标准,并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地方进行了探讨。比如“加班工资基数怎么界定”,潘峰老师认为,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应当是劳动者的应得工资,而不仅仅是基本工资。
接着,主讲人对现在泛滥的加班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并从经济、文化和法律三个方面揭示了加班超时和加班不给加班费的原因,同学们也就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最后,大家从加班争议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劳动保障部门所扮演的角色,立法层面的缺失,劳动者应如何维权等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有深度的探讨,就如何遏制这种可怕的加班文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潘峰老师的观点是:“加班现象的泛滥不单单是法律的问题,更是社会文化的问题”。通过这次沙龙,大家熟悉了与加班相关的法律制度,也知悉了一些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可能最后并没有得出什么实质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但是也获益匪浅。
法学院20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云燕/文,王巧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