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2日下午四时许,经济法博士生沙龙再度拉开帷幕。本期沙龙由经济法2009级博士生黄进喜主讲,以博士论文写作经验交流为主题,围绕论文的选题、写作及结构等问题而展开。
沙龙伊始,黄进喜博士生提出博士论文写作应当遵循十二字方针,即“问题意识、对话意识、主题意识”,继而结合自身博士论文的创作经验,分别作出详细阐述。首先,论文选题要具有“问题意识”,学会剥茧抽丝,逐步深入地挖掘问题。在问题的解决方面,应侧重于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本土化,而不是简单的法律移植。黄进喜博士生认为,法理学是法之哲学,真正的法理学研究应当以部门法为支撑,否则只是空中楼阁。既没有纯粹的制度性研究,也没有纯粹的理论性研究。博士论文应当是以制度为平台,然后将理论嵌入其中,实现理论与制度的相互融合。其次,论文写作要贯穿“对话意识”,这既包括跟读者对话,也包括跟被引用观点者的对话。为保证论文内容的可读性与流畅性,还要学会转换角色,将自己当作读者。其三,论文结构安排要把握“主题意识”。黄进喜博士生借用刘南平教授的《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与皮囊》一文,告诫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要始终围绕主题,否则整篇文章会因缺少骨髓串连而成为一盘散沙;同时要注重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引用,这既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同时也便于后来者检索。
学术在交流中升华、思想在碰撞中激荡。每一期的沙龙都给同学们带来不同的体验与全新的收获,大家热烈期待精彩再续。
(文/图:郭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