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fzsb.hinews.cn/html/2022-03/03/content_87054_14557174.htm
全文如下:
一流法学学科建设背景下的党建工作思考
■许和山 刘群鑫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建设。建设一流大学,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基层党委发挥着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因此,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基层学院的领导,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加强基层学院的一流党建工作。高校基层党委应抓住一流大学建设的有利契机,以一流的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做到一流党建与一流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一、高校基层党委一流党建的基本内涵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系)党组织是办学治校的中坚力量,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既需要把握方向、统领大局,也必须在一流的坐标体系中不断提升高校党的建设水平。2018年,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院(系)党组织要做到“五个到位”,即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具体而言,要把握好以下三重内涵:
第一,以一流政治建设为统领。高校党的建设应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一是要做到政治忠诚,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同心同向同行。二是要增强政治定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引导师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三是要强化政治担当,在谋划推进、保障落实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管理等重大改革、重要事项、重点安排等方面要坚强有力。四是要提升政治能力,引导师生党员将政治能力提升作为一项终身课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五是要强化政治自律,强化底线思维,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第二,以一流统揽能力为根本。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党委要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学院党委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议事决策水平,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提升党委对学院全局工作的驾驭水平,着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
第三,以一流的组织体系为保障。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来实现。在这个组织体系中,高校党委要坚定不移地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不断完善高校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使党委始终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学院作为高校办学治校的关键一环,学院党委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强化党委的政治把关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执行基层组织制度、全面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等方面下功夫。基层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提升组织力,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高校基层党委一流党建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高校的院系是一流学科建设的主体单位,厘清一流党建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更切实的价值。
一流学科建设为一流党建提供实践载体。“双一流”建设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建设一流学院、打造一流学科为拓宽一流党建工作的内涵、空间和格局提供了实践载体。同时,一流学科建设也是一流党建成效的“试金石”。学院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来引领和保障。
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党建为一流学科发展指引方向。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基层党委必须紧紧抓在手上,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确保一流学科建设有高度、有温度、有力度。
一流党建和一流学科建设互相促进。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虽然有不同的任务、方法和目的,但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存在着本质性的联系。此外,一流党建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目标具有一致性,建好一流学院、办好一流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与党的建设同心同行;建好一流学院、办好一流学科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华人策略综合讨论探索出了一条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实现了党的建设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度融合,有效推进了一流学院和一流学科建设。
(一)持之以恒抓学习,全面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
思想是实践的基础。对于高校基层党委的干部而言,学习能力摆在第一位,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攻坚克难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
法学院党委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一是坚持做实“规定动作”,做好“自选动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二是坚持“以学促讲、以讲助学”。法学院党委组建“政治理论宣讲团”,下设“法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团”“法学院民法典宣讲团”“法学院党内法规与廉政教育宣讲团”三支分队。院党委书记带动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科级干部进课堂、进社区、进机关主讲专题党课,打造“我是党史领学人”“党员开讲啦”等平台,掀起全院讲党课热潮。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成立“法学院民法典宣讲团”,组织师生赴全国各地开展民法典宣传。开展“党规党纪印我心”“廉政伴我行”实践活动,走进社区广泛开展党规党纪和廉政教育宣讲活动。三是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将日常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理论成果,党政人员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夯实干事创业的理论根基。四是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有机融合。打造法学特色的理论学习模式,主张将理论学习和学科特色相结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二)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
近年来,法学院党委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彻到学院建设的始终。
首先,从严抓好制度建设。学院党委不断深化制度建设,健全学院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将制度建设贯穿学院建设始终,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而转化为推动学院事业发展的磅礴动力。其次,从严抓好意识形态。法学是意识形态属性很强的学科,党委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意识形态日常管理,严格学生活动审查。严抓课堂教学和教材使用,认真完成法学院教材专项排查工作。严格把关任课教师的政治、道德和业务标准,强化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督促教师规范课堂授课,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最后,从严抓好思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健全课程思政保障机制,开展理念、师资、教法、机制“四大攻坚行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三)聚精会神抓队伍,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近年来,法学院党委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一,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因此,学院党委突出政治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组织和师生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提拔重用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注重政治理论考核,选优配强党支部、教研室等领导班子。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
第二,用好激励干事创业的“指挥棒”。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党委主要领导要有亲和力,善待身边的工作人员,对干部多样化特点予以包容,善于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为干部开展各项工作创造环境、创造机会。
第三,掌握领导艺术。基层党委要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正确处理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关系,要坦诚相待、相互尊重、顾全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正确处理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之间的关系,班子成员要高风亮节、坦诚磊落、不拘枝末,遇到问题要摆到桌面上,通过开会的方式,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达成共识、解决问题。要处理好党委委员与普通干部的关系,要争当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表率,用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充分发挥出干部的潜能。
(四)筑强堡垒当先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近年来,法学院党委不断加强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院的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第一,建好“一个堡垒”。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开展“党建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强基工程”,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实施“铸魂工程”,着力加强理论武装;实施“堡垒工程”,着力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实施“旗帜工程”,着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树立“一批榜样”。落实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提高支部书记政治待遇,发挥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了一批优秀师生党员,充分发挥了榜样的力量和模范的带头作用。
第三,打造“一个标杆”。找准党建与学科结合点,依托党规党纪学生研习社,成立福建省首个廉政类社团党支部,社团获评“2020年度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两任社团支部书记均获评“全国廉政大使”。
第四,倡导“一个理念”——有困难找组织。认真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打造“书记午餐会”“院长有约”“院长信箱”等平台,帮助师生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
第五,营造“一种文化”——积极向上的氛围。既要严格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又要真情关爱每一名党员同志,学习之余组织师生党员开展文体活动、关爱行动,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教育的“加油站”,服务师生的“连心桥”,倾诉心声的“温馨港”。
(五)围绕中心抓党建,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发展的创新力
近年来,法学院党委将党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深度融合,为学院发展、改革、创新、稳定,提供政治、思想、组织保证。
第一,一流党建指引一流学科发展方向。一流党建为一流学科发展凝心聚力,也为一流学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积极推进重大科研项目申报,近两年共获得国家级项目25项。
第二,一流党建引领一流“智库”建设。坚持党管智库,牢牢把握和坚持党对智库建设的领导权。近5年,法学院教师为各级各部门提供69篇咨询报告并获采纳。
第三,一流党建凝聚一流法学人才。坚持以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弘扬爱国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着力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机制,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国情研修,引导教师听党话、跟党走。
第四,一流党建引领一线攻坚克难。法学院坚持将党旗高高飘扬在急难险重一线,比如引导师生把科研“书写”在防疫一线,2名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疫情防控专项课题立项。
第五,一流党建助推一流发展新平台。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等国家部委和福建省、厦门市等地方单位,共建法治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助力培养德法兼修的优秀法治人才。
因此,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宏观视角来看,一流学科建设离不开一流党建的指导、引领和保障,学科发展的新使命也要求党建工作承担新任务、尝试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