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新的学年,又有一批可爱的学子们加入了厦门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的大家庭。尽管疫情推迟了新老生见面会的脚步,但欢聚一堂的时刻总会到来。2021年10月11日下午,刘志云老师和金融法研究中心的新老生们聚在一起,于华人策略综合讨论B523教室举行了新学年师生见面交流会。
活动伊始,刘志云老师首先对新同学们表示欢迎,随后对金融法研究中心做了简要的介绍。金融法中心是一个大家庭,多位导师的众多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希望同学们放下“师门”成见,积极地营造集体学习的氛围。
说到金融法中心的各项活动,刘志云老师深情地回忆起了中心已毕业同学的各种开创性尝试。读书会是金融法中心的常规活动,早期由硕士同学自行组织,选择金融法的某个时事热点或法律问题讨论,后来则主要由博士同学主讲、硕士同学提问。在此之前,经济法专业的同学也有类似的尝试,在课后对课堂上老师留下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辩论。这些集体学习的形式,金融法中心可谓是开风气之先,启发了学院内其他读书会和组会的开展。新同学们应当珍惜这种良好传统,坚持开展类似活动。
随后,参加见面交流会的新老生们纷纷进行了自我介绍。
在新面孔中,有不同年级的同学——博士一年级的、硕士一年级的,甚至还有本科尚未毕业的“小师弟”、“小师妹”;有不同地域的——来自福建省各地的、来自东北地区的、西南地区的,甚至还有来自宝岛台湾的新同学;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既有经济法学专业的,也有法律硕士专业的,还有法学理论等其他专业的,甚至还有工作数年后回到母校继续深造的。这些不同背景经历的新同学充分体现了金融法中心人员构成的多元化。
而参加见面交流会的当然也有老同学。博士师兄姐们勉励师弟妹们刻苦学习,争取在学术上有更大作为;几位金融法中心的“老编辑”则鼓励同学们参加中心的活动组织工作,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
除了同学们的自我介绍,刘志云老师特别指出很多新同学已经在学术上产出了可观的成果,希望其他同学向他们看齐。
随后,新老生们就专业学习、实习就业、工作选择等话题向刘志云老师提问,刘志云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解答。
20级法律硕士陈诗馨提问律所中诉讼业务的实习是否比非诉业务的实习更能促进知识的积累。
刘志云老师认为,各种业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是综合的,也能够培养不同方向的专业技能。诉讼业务的开展固然需要深厚的知识功底,但也需要除了专业知识之外的许多能力,而非诉业务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非诉业务和诉讼业务的差别在某种程度上与实务和学术的差别、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别有相似之处,即在于工作的重复性、流程化和标准化。一方面,非重复性的工作也许让人觉得更有挑战性,有些人乐于接受这种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工作内容的重复性意味着需要付出的处理精力更少,工作压力也许更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取向,适合的职业也不一样。但总体上,希望同学们尽量到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实习就业的话题外,刘志云老师还在课题研究、学术创作等话题上鼓励同学们抓紧时间、积极进取。参加交流会的同学们均感受益匪浅。
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充实而又深刻的新学年师生见面交流会顺利结束了。金融法中心的新老生们怀着新的希望开始了新学年的学习。
文/刘旭晖
图/陈诗馨、姜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