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晚,华人策略综合讨论“立法·法理学论坛”第13期读书会在法学院B220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读书会由博士生龚李玲主持,博士生李铮、硕士生刘冰妍作为报告人。姜孝贤、程庆栋、王翔、阎云峰四位老师出席本次读书会,与部分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一同交流。
会议伊始,报告人李铮以《数字时代下互联网治理新视角——以可见性管理为例》为题进行报告。首先,对互联网治理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次,阐明了运用科学和技术研究(STS)与社会学理论来研究数字技术与治理之间的关系的必要性。最后,创新性地提出了可见性管理的几种形式。
评议环节,博士生张向宇和李炳辰从问题意识、文章体例、文字表述、论证视角和论文格式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程庆栋老师认为报告人应完善论文相关内容,具体包括研究视角的新颖性、治理思路的独特性、问题指向的实践性和理论性等。
姜孝贤老师首先传达了郑金雄老师的观点,郑老师认为李铮的文章对互联网治理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提出管理可见性新视角提供了很好的铺垫。但是,后文管理可见性内涵没有很好地、显著地进行介绍。同时,引用三个实例介绍管理可见性,但讨论不够透彻。
随后姜老师指出文章中的一些不足,如:问题意识不清晰,语言风格要转化,题目需要再进行斟酌,“管理”和“治理”不是一个概念,标题上要统一,内容上要注意界分等。
王翔老师随后进行了补充,提出“看”“知”“治”三种角度的划分方式不够合理;一些翻译还不够准确;借鉴了哪一个科技研究领域和社会学领域的观点不清晰等建议。
第二位报告人刘冰妍以《文本与解释:“假药”的认定》为题进行了报告。报告从法律文本和司法实践中对“假药”一次的界定入手,运用相关的解释学理论,提出了解释“假药”的合理进路。
针对报告,博士生肖恒和张可一方面从论文选题、逻辑结构等方面予以了肯定,另一方面也指出文章在规范用语、观点升华和论证进路上仍然有待加强。
王翔老师主要围绕文章结构和论证材料提出了建议。姜孝贤老师转述了郑金雄老师的观点,从文献综述、论证结构和论证视角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随后姜老师建议,标题应再斟酌,文章可以尝试从立法角度分析问题实践,以及不能忽视可操作性问题,一些细节处理和论证上要更加严密。程庆栋老师认为,论文中提到的一些争议是立法过程中的争议,而不是司法上的。在进行文本梳理时可以考察一些历史背景资料。
最后,闫云峰老师对两位报告人的汇报进行了总结,并对读书会的模式及程序合理分工优化表达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至此,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文/李铮 图/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