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国际法创新团队继续进行学术活动

发布人: 上官仪 | 发布时间: 2019-06-25 | 阅读数: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暨厦门大学国际法创新团队主办的厦门大学观韬国际法论坛XMU-Guantao International Law Forum,以下称论坛继续进行学术活动

614日下午,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兼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杨玲博士以“国际仲裁:作为一种职业的观察”为题做了精彩报告。杨玲博士概述了国际仲裁的参与现状,接着选择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仲裁员,通过分析他们参与国际仲裁的路径,鼓励在座的国际法硕、博学生把国际仲裁纳入职业规划的考量。杨玲博士在分析中国参与国际仲裁的形势时指出,中国真正能参与到国际仲裁案件的从业人员仍然短缺,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在学者与仲裁员之间自由切换的“旋转门”状态,她建议可以通过关注Global Arbitration News的最新资讯、保持思考和写作、参与培训等方式为未来从事国际仲裁行业打下基础。讲座由于飞教授主持,于湛旻助理教授评议。龚宇副教授、北京观韬中茂(厦门)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安寿志律师以及二十余位国际法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讲座。

620日下午,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许小亮副教授以“大空间秩序视野下的国际公法——从欧洲国际公法到全球国际公法的典范转移”为题做了报告。运用施密特的大空间理论,许小亮副教授认为,国际公法秩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占取为逻辑基础的欧洲阶段,以人民自决和新空间秩序奠基的实证阶段,以人道主义为核心、宏大自由空间构造下的全球阶段。基于在大空间秩序视野下对国际公法秩序的考察,许小亮副教授认为,国际公法秩序实现了从政治地理到想象地理、人权法强行法化的典范转移。

讲座由蔡从燕教授主持,于飞教授、陈辉萍教授、房东副教授、龚宇副教授、张膑心助理教授以及十余位国际法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讲座。本次讲座也为本学期国际法学创新团队的学术活动拉上了结束的帷幕。

 

    

本学期创新团队共邀请11位校外学者举办讲座,并举行五次学术午餐会,议题涵盖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这些学术活动获得国际法学科许多师生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这些学术活动活跃了国际法学科的学术气氛,丰富了国际法博士生的培养方式,体现了国际法创新团队追求严谨、开放、多元、民主的治学精神,这对于提高国际法学科的长期发展潜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图文/国际法创新团队

 

 

上一条:著名法学家苏永钦教授主讲新一期“厦大信实论坛”

下一条:怀大爱之心,创美好生活—在厦门大学2019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