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研究中心学子荷兰莱顿大学游学札记

发布人: admin | 发布时间: 2018-11-07 | 阅读数:

 

自八月底来到莱顿,如今已有两月了,交流生活也快过去了一半。这篇小文章其实也是我对自己这一阶段的小总结,如果有幸能给想要来莱顿大学交流的同学一点借鉴更是再好不过啦。

一、学校介绍

 

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最具声望的欧洲大学之一,成立于公元1575年2月8日,她是荷兰王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在过去近五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莱顿大学培养了众多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杰出人才。笛卡尔、伦勃朗、斯宾诺莎等科学文艺巨匠,16位诺贝尔奖得主(洛伦兹、爱因斯坦、费米等),9位国家元首(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丘吉尔、曼德拉、两任北约秘书长等),10位荷兰领袖(包括现任荷兰首相马克·吕特),都在莱顿以求学、任教等方式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莱顿大学是有“欧洲常春藤”之称的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十二个创立成员之一,也是Coimbra Group、Europaeum等大学联盟的一员。她由八十年战争中的荷兰革命领袖Prince William of Orange所建,迄今仍与Orange皇朝的皇室有密切关系,多位荷兰女王和国王都曾在莱顿大学学习。莱顿大学共分为9大学院,50多个系所,150多个专业,11个核心研究领域,有超过40个国家级或国际级研究机构在学校设立。

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莱顿大学名位列世界第68位;201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莱顿大学名位列世界第74位;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莱顿大学名列第122位。莱顿大学的斯宾诺莎奖(被誉为“荷兰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常年稳居荷兰高校第一,诺贝尔获奖得主位居世界51名。

二、择校原因

 

因为我的研究生学制是两年制,通常第二年同学们大多都开始找实习,为就业做准备。虽然出国交流可能对之后毕业论文和实习有影响,但我还是选择了交流。原因有三,一是我们厦大的交流机制较为完善,机会良多,应该趁在校时好好把握。我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都是通过校际交流项目去过台湾和美国交流,深深感受过也十分感恩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给厦大比心);二是出于自我提升考虑。虽然选择在国内读研究生而不是出国读LLM,但是仍然可以通过这一个学期的交流,感受到英美法系的不同教学体系和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美好的目标);三是由于我过去两次的交流经历都极大的开拓了我的视野,也带给我不同的体验和许多美好的回忆,因此我本身对交流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期待!

三、交流生课程设置

 

莱顿大学法学院给交流生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体系,因此一起上课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流生们。虽然交流生们自成一派,但课程的范围也很广,包括欧洲的相关法律、比较法课程、埃及法、国际法、中国相关法律探讨等等。除了选择法学院的课之外,我也选了其他学院的课程,如“Introduction to Secret Affairs”,是我目前觉得最有意思的课程(我请求法学院老师原谅)。课上介绍了从古至今各种情报收集方法、战争理论等等,让我对历史和情报学、战争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美中不足的就是要每周坐着火车从莱顿(村里)去海牙(城里)上课,但这也让我的求学之路增加了一点新鲜感,毕竟没有坐过火车上学。哈哈!

四、交流小结

 

之前在台湾学习英美法的经验让我已经做好了要大量阅读材料的准备,但选了这里其他学院的课发现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果然要学好一个专业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积累。这里的学习氛围也是十分良好,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开学第二周的周一,我在法学院的图书馆转了好几圈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恍惚有了期末的错觉,不禁一阵紧张。

有趣的是,和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上课,特别是欧洲学生,切实能感受到自己宏观知识体系先天和后天的不足。在法学院有关欧盟和欧洲的课程中,或其他课中涉及欧洲相关问题时,他们对答如流,积极抢答,亚洲学生则通常陷入“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嘛?”的三连自我追问中(其实就是我)。但是为了跟上课程进度,课后都会自己Google,也算是欧洲历史大补课了!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在荷兰的这段时间已经给我留下了满满的回忆,所幸还有几月让我能够继续感受这里的点滴美好,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剩下不多的日子里学有所成,不负好时光。

 

 

文/图 束嘉希

上一条:奇遇人生——金融法研究中心学子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访学札记

下一条:奇遇人生——金融法研究中心学子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访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