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4日(周五)下午,厦门大学国际法学专业本学期第二场博士生学术沙龙在法学院C419室举行。此次沙龙由李金旺博士生主持,他围绕其拟创作的博士论文“国际刑事法院补充性管辖权的国际法理探讨”展开论述。本专业全体博士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沙龙中,李金旺同学就国际刑事法院(ICC)补充性管辖权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他首先从乌干达的非洲屠夫“圣灵抵抗军”、民主刚果的国内武装冲突、苏丹的达尔富尔案三个案例切入,对ICC补充性管辖权的真实涵义、其是否具有强制性、普遍性、以及中国是否应该加入《罗马规约》等问题发表了个人观点。
在对《罗马规约》谈判过程中“补充性管辖权”条款如何确定、以及《罗马规约》中有关管辖权的既有条款进行综述之后,李金旺同学从法社会学、法哲学、法律经济学三个角度对ICC补充性管辖权承载的多重价值与国际法理进行了分析阐述;并从“补充性管辖权”潜在的扩张性、法律文化的深层视角、大国的理性选择观察前景等方面对国际刑事法院补充性管辖权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坚守补充性、适度强制性、抵抗普遍性”、中国应该把握最佳时机并有所作为的个人观点。
李金旺同学的发言结束后,在场同学们就此进行了激烈的、有针对性的讨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讨论不仅有助于启迪发言人的论文创作思路、发现已有逻辑框架中的不足,也使得参与者拓宽了学术视野。尤其是对博一新生——他们可谓是通过这种沙龙的形式,提前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创作过程进行了全面接触、积累了感性认识。
文:德吉卓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