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构与百姓认同的磨合——记“法律与社会”读书小组第二次读书报告会

发布人: 张晓强 | 发布时间: 2012-03-15 | 阅读数:
2012年3月10日晚7点,在漳州校区4号楼408教室,“法律与社会”读书小组召开第二次读书报告会,展开对应星教授《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一文的讨论,来自法学院、人文学院、公管学院以及外语学院约30多名同学参与其中。在这一次读书报告会上,选取了“政治中的司法——上访问题”作为主题,意在使同学们在了解信访问题制度逻辑之同时,亦可体会当前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之所在。 这次的报告会延续了第一次报告会的大致流程。第一位来自公共管理学院10级的主讲人梁伟杰同学,对于作者单纯就信访制度本身的改革,能否解决当下局面提出质疑,提出不能忽视文化在其中的推动作用; 第二位主讲人是法学院10级的陈莉同学,她在报告中跳出文章本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在阅读中三点疑惑的思考;最后一位主讲人是法学院11级的学生张琪,他对信访制度“尴尬”的制度逻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解读,并最终提出法科学子所应具有的社会道义担当意识。事后,评论人10级俄语系代闯同学,提出应以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审视制度本身的运作模式。而10级人类学的王朴一同学则系统逐一剖析了各位主讲人观点的优缺所在。最终,基于对文章的完满把握及出色表现,张琪同学获得了本次读书会的最佳读书报告人称号,获得老师赠送的《夹边沟记事》一书。 在自由讨论前,魏磊杰老师针对5位上台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细致而精辟的得失点评,让发言人和到场同学都收获颇丰。魏老师同时谈到,在报告会的运行过程中,很高兴看到同学们对于读书和分享自身观点的热情,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最终实现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在最终的自由讨论环节,针对作为社会治理两个方面的制度构建和百姓认知具体如何权衡的问题,在魏老师的引导下,与会同学踊跃发言,其中不乏相互之间观点的交锋与碰撞。最后,在对大家各自观点进行提炼、纠正与补充后,魏老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时至晚上十点,本次读书会顺利结束。 (法学院陈莉/文 吴舒婷/图)

上一条:春雨知时节 绿色满人间

下一条:爱在心头口难开——记法学院2011级3班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