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跨学科青年工作坊第4期活动《欲速亦可达——清末日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记事》圆满举行

发布人: 张晓强 | 发布时间: 2012-03-29 | 阅读数:
3月20日晚7点,法学院跨学科青年工作坊第4期活动在C419会议室如期举行。法学院助理教授朱腾博士,作了题为《欲速亦可达——清末日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记事》的精彩报告,本次活动由吴旭阳老师主持,周东平老师、吴洪淇老师担任点评嘉宾,法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朱腾老师首先从法政速成科的组建背景讲起,分析了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成立法政速成科的必要性,通过对史料的考察,介绍了历届法政速成科的学员考录、任课教师、求学细节以及学员毕业考核等情况,最后得出结论:虽然留日学员在清政府对留学各国学员进行测试中,测试成果令清庭不满,因而导致停派法政速成科学员,但通观整个法政速成科学员所占留学日本人数比例,以及后来法政速成科学员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这种特殊时期的尝试说是成功亦未尝不可,正可谓“欲速亦可达”。 在点评阶段,周东平老师肯定了文章的写作价值,指出文章在很多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但关于文章中提到的学费、教师变更以及学员在筛选时的本土原因等,有待进一步深化。吴洪淇老师指出,文章中介绍的法政速成科的教育模式,为现今法学教育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考,且叙事详尽,层次分明,但关于法学教育的“知识功能”与“符号功能”并未做更明确的区分,可以进一步考虑“达”的标准,如果能将法政速成科学员与留学他国的学员进行横向比较,则会更具说服力。另外,王凌皞老师、吴旭阳老师以及部分同学,对讲座内容也进行了提问,朱腾博士均给予了认真解答。 工作坊的活动已越来越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本次报告中,朱腾博士所强调的,在法制史学科的文章写作中,一定要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探讨,而不可预设目的加以推测,点评老师对文章细节的把握与点评均让在场的同学受益良多。

上一条:乒乓联赛开幕 法学再创佳绩

下一条:足球联赛第三轮 法学惜败艺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