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7点,华人策略综合讨论跨学科青年工作坊第5期(华科厦大青年法学工作坊第2期)在C419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既是我院跨学科青年工作坊的延续,同时也是厦大法学院-华科法学院两院学术工作坊互访协议签订以来华科法学院青年教师的首次来访。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郭亮博士作了题为《当前农村的地权冲突——来自江汉平原的田野经验》的精彩报告,本次工作坊活动由王凌皞老师主持,刘连泰老师、魏磊杰老师担任点评嘉宾,郭春镇老师、吴旭阳老师、潘峰老师、吴洪淇老师及法学院部分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
郭亮老师具有社会学博士学术背景,并长期从事田野调研,致力于法律社会学和农村土地制度研究,本次报告亦是以在江汉平原社会调研为基础。郭亮老师首先以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及政策的演进为背景,介绍了税费改革后,农民对地权态度的转变以及土地权属纠纷呈现的新样态,随后分析评述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的产权范式与社会保障范式,指出两种范式过分强调产权制度而忽视对人行动的关注,近而从法律社会学的视角,以农户对土地认知为介入点,结合实调研,以人类学的方法探讨祖业权、生存权和土地调整中农民的利益诉求和主张,生动地展现了当前农村地权纠纷的三种类型,探讨土地伦理内容对农村地权纠纷的影响。
在点评阶段,刘连泰老师对文章使用的调研方法表示赞赏,但同时指出,所举的三类案件实则是未将制度贯彻到底而致,并对以个案作代表性解释经验逻辑可否证伪规范(制度)逻辑提出质疑,并针对当前农村地权纠纷数量上升原因提出不同看法。魏磊杰老师则认为,文章中产权范式与土地认知范式的论证缺乏各自的完整性,这种范式的糅杂使得论证链条衔接的不够自恰。随后,在场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也纷纷就报告展开评论和提问,郭亮老师均给予了真诚的回应,并一再强调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也肯定了诸多反馈意见。
本期活动吸引了部分漳州校区的本科同学,持续近3个小时,现场气氛活跃。郭亮老师的法社会学研究视角,使参加报告的同学获益良多,这种校际与学科交叉的交流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法学院师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