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载梦黔行”暑期社会实践队经过前期的精心策划,终于开始了社会实践行程。实践队由法学院2011级9名同学组成,法学院教授、博导周东平担任指导教师,法学院团委书记高斌担任带队教师,实践队以《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及革家人的法律传统和习惯》为调研课题,深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当地法律传统、习惯与司法实践。
7月22日晚,实践队抵达贵州凯里市,经过短暂的休整和熟悉环境,他们正式开始了紧张的实践活动。
24日,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西江镇苗寨聚集地,主要针对当地苗寨特色进行探索和了解。实践从24日下午到次日的中午,实践队共分为四小组,其中一组进行入户调查,与当地的居民进行深度沟通,主要讨论和了解当地法律传统和司法实践个案;其余三组组成调查问卷组,主要负责发放和回收问卷,从微观上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法制观念。
25日下午,队员们返回凯里市区,与凯里市部分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让队员们从宏观层面了解黔东南地区,尤其是凯里市少数民族地区立法情况及司法实践等内容。会后,实践队队员和凯里市副市长涂刚同志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表达了实践队对市长给予实践活动的鼓励与支持的感谢之情。
26日,实践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革家人村寨上,实践队一行人来到凯里龙场镇平寨村石龙寨,与村镇领导就村寨司法实践问题以及基层党建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座谈会上,平寨村支书吴凤鸣指出,法律道德规范在基层需要跟进时代,“村规民约”在制定的时候并非完全照搬古老的法律传统,而是更多向市司法机关咨询了解,构建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村寨特点的法律习惯和风俗。
27日,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黄平县重兴乡,开始了“载梦黔行”实践队大山儿童关爱活动。由于山路崎岖,我们一行人艰难的来到了事先联系的革家人家庭。等到中午,孩子们从田地农忙回家,实践队队员们与孩子们欢乐的围坐一起,饶有兴趣的聊起了关于生活学习和理想的问题。并在离开之时向孩子们赠送了文化用品激励他们走出大山,建设家乡。
次日,也是实践队之行的最后一站——贵阳。法学院“载梦黔行”实践队一行人来到贵阳和厦门大学贵州校友会的部分学长进行了交流座谈。会上,厦门大学贵州校友会秘书长郑锡国为队员们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感悟,队员们积极向师兄们取经问路,座谈会也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了。
至此,“载梦黔行”实践队全部行程已告结束,队员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离开了贵州,在各自的人生旅程中继续载梦前行!
华人策略综合讨论【载梦黔行】实践队 邱汐岩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