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师中收获经验,在规划中憧憬未来 2012年8月25日晚,厦门大学V厦至实践队十一名法学院同学和一名人文学院的同学从五湖四海出发,和带队老师张晓强于昆明胜利会师,开始为期八天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将在大理云龙县展开,以少数民族农村财产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为立足点,通过对云南当地白族和彝族聚居的农村地区的实际调研,结合理论对法治现状进行总结并归纳财产纠纷的各种解决机制,旨在为中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集合后,实践队队员们拜访了当地房地产公司法律顾问和律师。律师们从专业角度向实践队成员提出了不少有关村民事务公开、财政公开以及林权纠纷等可与实践内容相结合问题,并就这次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根据其多年的从业经验,他们向实践队队员忠告到具体的法律问题的实践不是法条的生硬适用,实践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对政治社会、利益的权衡考虑。所以,做任何实践都应该与实际情形相结合,关注社会实际和人文情况会对政策的施行造成的影响。 午后,成员们来到了位于翠湖西路的武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追思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的方法来增强自身的爱国之情。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得知,朱德、叶剑英、周保中等革命前辈均在此学习过。在辛亥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中,讲武堂的师生起着重要的骨干作用,是滇军的中坚力量。辛亥革命爆发后,讲武堂的学生怀着炽热的爱国热忱,不畏牺牲,勇敢战斗,屡建战功,为推翻清王朝、反对袁世凯复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参观活动更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愿望。 在探访中成长,在收获中前进 8月27日,实践队的基层实地探访活动正式展开。当日,实践队共走访了云龙县文化馆、云龙县人民代表大会、云龙县司法局、民政局、旅游局以及民宗局等六个相关部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上午实践队队员们整装出发,分为两组分别走访了云龙县司法局、旅游局和云龙县民政局、民宗局。在采访司法局的过程中,司法局副局长首先向实践队阐述了司法局的基本职能并重点介绍了当地调解工作的现状以及法律援助的状况。在采访过程中,他也向实践队员表示,虽然民众已经逐步接受调解的纠纷解决方式,但现今的调解接受状况离司法局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法律援助方面,司法局的援助对象主要是具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当这些民众面临法律诉讼的时候,政府将免费为他们派请律师。但当地的律师状况表并不乐观。据了解,当地只有一个国资律所,所里只有两名在职律师。究其原因,当地落后的教育水平和较为欠缺的思想观念的导致县内出现少有人能通过司法考试,即使通过了的也不愿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情况。 另一组成员在民政局拜访了局办公室主任以及社会救济股的领导。局办公室主任向实践队成员介绍了民政局的主要职能和工作范围。社会救济股股长则对民政局的救济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向队员们重点突出了民政局对民生工作的努力以及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现状。除此之外,股长还向队员们介绍,云龙县本地的少数民族的汉化程度普遍较高,民族性格也较温和,这使得人民生活较为和谐。在民宗局,虽然因为相关负责人有较为重要的会议使得实践队无法对当地的民族宗教事物有较为系统的了解,但相关人员向队员提供了反映地方政治文化法律工作的的杂志、书籍弥补了实践队无法采访的遗憾。 下午,实践队先后走访了云龙县文化馆与云龙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云龙县政治服务中心文化馆,实践队成员与文化馆馆长进行了亲切而深度的对话,了解白族,彝族两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和乡规民约并获得了关于云龙县文化的书面资料,从文化上认识到少数民族的特点。在人大常务委员会,董主任和蔡主任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并和实践队召开了一场轻松的座谈会。通过座谈会,了解了人大职能,详细介绍了当地人大的一些信访工作,普法工作的进展,举了相当大的具体事例来介绍当地人大的具体工作情况,包括通过宣传新婚姻法等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除此之外,两位主任还重点介绍了当地的人民调解工作和当地纠纷的主要类型。 据悉,V厦至实践队本次实践活动将以少数民族农村财产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为立足点,通过对云南当地白族和彝族聚居的农村地区的实际调研,对当地民众和法官的深访以及对实例案件的研究,了解民族自治地区的法治现状、透视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传统的影响,为基层法治建设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次实践将重点把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分析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财产纠纷及其解决方式犯人特殊性、合理性、存在问题及解决的建议。除此之外,实践队将对法治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小见大归纳财产纠纷的各种解决机制,为中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借鉴,对民族传统在制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影响提出独立见解并完成独立报告。 华人策略综合讨论V厦至 朱逸凡 王端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