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5日,朱腾老师在法学院B138举办了一场名为“邑、国家与周礼的双重性格——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创始内涵”的精彩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主持人代表主办方向朱腾老师赠送了同学制作的祝福明信片作为礼物。随后,讲座正式开始。朱老师从主题的由来娓娓道来,引经据典,从瞿同祖的相关论述谈到王国维先生的教诲,再从时代格的“释古”、“同身寸”、“全体性”出发引出了此次的讲座重点问题。
第一,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等级性问题。朱老师先从等级现象谈到等级实质。他用出土遗址中的“墓葬规格、墓葬人数、用鼎制度”来突出等级的森严,并用传古文献进一步证明这一想法。而等级性的实质则是先秦宗法分封制,更深次的问题则是“封国的经济与政治实力”问题。接着,朱老师谈到“等级性”的问题时,他从“军队中的对等精神”谈到“聘礼的相关细节”再到“对等精神之来源”的探讨,朱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着我们进入了不一样的春秋战国的世界。其间,老师谈到了“弦高犒师”发生的时代背景、讲到了宋襄公看似愚昧的仁义、聊到了“华豹自寻死路”。听到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观众席传来阵阵笑声。紧接着,老师又引发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对等精神来源何在?他先和大家分享了高木智见的学说,但之后也质疑其“过于间接”——更加直接的来源应该是习惯与日常生活行为。同时,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周礼双重性存在的背景”,着重给我们讲了古国的邑以及邑的规模及分布。最后,朱老师为此次讲座进行了一个总结:“一、早期中国的民众生活与规范的对应性:礼法文化的初始内涵;二、早期中国国家形态的崩解与古礼的实质化:秦汉文化的礼法文化之先声”。
朱老师演说结束后,讲座进入提问环节,遗憾的是同学们没有抓住此次本次讲座的机会向朱老师提问。不过,从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朱老师此次演讲的支持。我们都知道,朱老师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丰富的学识,获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与认可。我们衷心祝贺朱老师教育事业越做越好,在新的天地取得更大成就!此次讲座为厦大法学院“法律文化节”的精品讲座开了一个好头!预祝“法律文化节”整个活动都能取得圆满成功!
厦大法学院宣传部 洪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