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号晚七点,毕业于厦大法学院的杜惟毅先生回到法学院,他在A302为到场的师生带来一场关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及其法律规范的实务讲座,此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对该问题感兴趣的研究生、博士生参加。主讲人杜惟毅先生于1994年进入厦大法学院开始本科学习,在研究生阶段师从卢炯星教授,此次讲座中,卢炯星教授也应邀来到讲座现场,肖伟教授主持了该场讲座。
杜维毅先生曾先后任职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中心和法律部,现任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法律部副总监。他从事过市场分析、指数管理、规则制定、市场监管等工作,参与证券法、公司法修订及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制度设计,对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运作具有较深的认识。此次讲座,他将利用多年的实务经验,为大家做了一场关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前沿讲解。
讲座开场,杜维毅先生便直言,金融衍生品离生活比较远,有关它的知识听起来也比较枯燥,但他将力图简明阐释一些理论性知识,并将结合讲故事的方式来使讲座内容生动有趣。他从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和分类出发,介绍了来自G30、ISDA、CFTC三个组织机构给出的三种不同定义,同时他作出总结——金融衍生品是依托于基础金融产品而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他对根据形态进行分类的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四种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了具体介绍和特点比较,随之对金融衍生品的基本功能和法律特征做了简要介绍。紧接着,他以美国前任国务卿希拉里早年参与活牛期货交易获利颇丰的故事切入,并以芝加哥面粉店孕育期货市场的发展脉络展开了对期货交易的前世今生的介绍。而纵观中国,中国的期货市场呈现以期货为主的场内市场蓬勃发展、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刚刚起步基本状况,结合杜维毅先生丰富的实务经验,他对中国未来金融期货期权产品发展做了分析。杜维毅先生参与过证券法、公司法修订,通过介绍全球金融衍生品的立法体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金融衍生品立法现状,他展开了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法律构架及其完善的阐述。
整场讲座贯穿着详实的图文资料、有趣的故事和幽默的语言,关于金融衍生品的讲解深入浅出,带给同学们不少有益的思考,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参与兴趣。现场同学针对如何区分操纵种期货交易价格、期货交易量、期货交易市场,国债市场为何要做期货等问题提问,杜维毅先生都一一予以回应解答。
现场互动气氛浓厚,论坛持续近两个小时之后,在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中结束。
法学院研究生会宣传部 图\赵祎 文\魏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