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面对面】何丽新、苏晓君: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法学教师队伍

发布人: 林少婷 | 发布时间: 2023-11-09 | 阅读数:

党的二十大清晰擘画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专门论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全面部署。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要“坚持人才强校,打造近悦远来活力迸发的重要人才中心”,明确将“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校和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新时代学校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使命新任务。

新时代法治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院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校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培养优秀法治人才尤为重要。因此,主动将法学教育研究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建设高水平法学专业教师队伍,更好地发挥法学专业教师的作用,为高质量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为国家法治建设和地方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是当前法学院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瞄定目标,明确新时代法学教师队伍发展方向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新时代法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通过出台相关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强调“加强队伍和人才保障”,要求“构建凸显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信念坚定、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加强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践工作者之间双向交流机制。”

202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接党的二十大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设定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其中安排专门篇幅阐述“加强法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举措要求。

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一流大学建设,归根结底要靠一流人才。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群贤竞秀”行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以人才引领驱动,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东南中心,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在新形势新格局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照《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的指导,精准分析把握当前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与弊端,推动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举措落地落实,探索有效可行的路径,进一步加强法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激发广大法学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求的法治人才保驾护航。

二、聚焦德育,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

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质量。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教育引导法学教师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法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法学教育教学全过程。

建设具有法学特色的“课程思政”。深入推行法学专业课程“课程思政”项目,逐步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全面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强化教师教书育人主体责任,要求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法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法治人才培养立心铸魂。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宪法学教学重点指南》等文件精神指导下,研究和把握思政元素嵌入和融入方式,注重问题设置、课堂互动、场景设置等,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经验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在专业课程上发挥有效育人的能力。

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治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首要要求。坚持“严管厚爱”原则,加强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强化法治和纪律的日常教育管理督导,完善学术不端与师德违规共享及处理联动机制。公开评选、表彰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树立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广大法学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打造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知识扎实的高水平法学教师队伍。

三、凝聚力量,引培并重增强教师队伍综合实力

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统筹做好人才“育引用留”工作,拓展人才引进渠道,着力打造聚才引才的强磁场。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制定差异化人才引进计划,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好人才的梯队培育,健全青年人才培育机制和支撑服务体系,优化法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构筑优质教师队伍。

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激活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为教学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设立专项引才基金,大力引进重点学科专业人才。通过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高水平的青年拔尖人才,为青年英才的储备和培养打下基础。立足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需求,建立全方位引才标准,注重引进具有法学与德语、法语、葡萄牙语等复合型人才,增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师资保障。建立多元化柔性引进机制,邀请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非全职教师,聘请境内外专家开设全英文或双语课程,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环节,为学生提供与境内外著名学者接触的平台。

完善青年人才培育机制。在雕琢青年人才这块“美玉”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优秀青年教师培育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在重要项目中挑大梁、当主角,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设立新入职教师帮扶制度,举办书记院长“送新教师上讲台”等仪式,做好个性化对接服务,及时了解新入职教师生活方面的实际需求,增强新入职教师的仪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将青年教师参与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项目、教材编写等工作的业绩在考核和晋升标准中予以认可和奖励,激发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支持青年教师外出交流访学,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及国别法律研究能力。发挥博士后流动站的作用,将博士后作为重要的师资储备来培育,为其成长为青年教师做好充足准备和有效衔接。

四、夯实根基,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

法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新时代的法治人才培养对于法学专业教师的理论功底、国际化水平、实践经验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法学专业教师需要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业务素养。

拓宽人才培训研讨平台。建立健全法学专业教师培训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包括师德师风讲堂、“课程思政”融入式教学培训、教学科研课题项目申报经验分享、法律实务部门专业培训等,提升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水平。支持学科举办国际性、全国性法学学术会议,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开设学术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优秀法学研究成果对外宣传,推动专家学者对外发声,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提高学科知名度。

调动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注重法学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组成专门的课程组团队,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发挥资深教授作用,促进学科“传帮带”发展,增强学科的整体竞争力。创新校外导师的引进和管理,构建高校灵活用人机制,组建实务课程授课团队,选聘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法治工作者讲授实务课程。

推动理论实务双向交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实务导师参与人才培养的同时,鼓励、选派高校法学专业教师“走出去”,到相关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积累实践经验,并将其转换为教学资源。对主要服务于社会实践的教师在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标准中构建相应的评聘标准,调动其推进产教融合的主动性。

五、激活潜力,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意见》指出:“坚持鲜明的人才培养导向、潜心治学导向、服务党和人民导向,改进科研评价方式,构建符合法学学科特点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健全内外并轨、梯次递进、全程激励的人才发展机制。评价考核和奖励激励机制是高校人才工作的根基,只有筑好了评价机制的“巢”,才能更好地吸引瑞凤骐骥衔枝踏云而来。

优化完善体制机制。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业绩。着力突破原有聘任与考核细则的瓶颈,建立完善以教学科研工作业绩为主要导向、符合法学学科特点的教师评价与职称晋升制度。提高法学教师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在各类评审评价中的分值权重,将教师的教学成果以更合理的形式量化,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倾向,激励引导法学教师专心治学、教书育人。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充分考虑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职业发展特点,以学术质量、社会影响、实际效果为衡量标准,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目标。构建符合法学学科的科研评价标准和学术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法学类期刊上刊发文章,扩大学院在学界的影响力。采取多元化考核体系,将报刊理论文章、教学研究成果、决策咨询报告等纳入科研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法学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力。

新时期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开启新的篇章,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化法学专业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加强法学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法学教师成长成才新动能,为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成中国高等教育东南中心和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何丽新,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苏晓君,法学院秘书)

来源:厦门大学新闻网

链接:https://news.xmu.edu.cn/info/1012/450531.htm

上一条: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制建设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条:深化“三服务” 展现新作为——法学院举办行政教工党支部学习会暨党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能提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