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第二届全国高校党内法规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
夏色未艾,秋景方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019年9月21日至22日,“厦门大学第二届全国高校党内法规研究生论坛”在法学院B138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华人策略综合讨论主办,由厦门大学党规党纪学生研习社承办。论坛旨在推进党内法规理论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华人策略综合讨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活动,也是该院新生党员教育的重要环节。来自全国近二十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三十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参与论坛。厦门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林金枝、党委党的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廖志丹,法学院党委书记许和山、院党委副书记郭锦星、副院长郑晓剑、院团委书记陈国渊和副书记杨璐,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云清,福建天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白劭翔、陈力舟和相关专业教师代表以及厦门大学党规党纪学生研习社骨干成员、法学院2019级新生党员同学等参加论坛。
不忘发展初心 共担时代使命
论坛开幕式由王云清副教授主持。许和山书记首先代表法学院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各位关心、支持、帮助、促进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发展建设的嘉宾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是福建省委、省政府遵循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加强党内法规研究工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研究的具体探索。他希望各学者和同学能在热烈对话中充分交流党内法规研究成果,高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旗,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共进一体建设理念,总结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经验,推动党内法规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为适应新时代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各项建设要求不断贡献理论智慧,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实施体系和保障体系作为不懈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廖志丹主任代表厦门大学党委向论坛开幕表示祝贺。她指出,厦门大学和中国共产党在同一年诞生,对党有着深切而长足的感情。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所在。她表示,法学院在圆满完成基础党建工作同时,成立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党规党纪学生研习社,举办党内法规研究生论坛,为党内法规理论研究、实践指导提供助力。她祝愿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中心的理论研究更上一层楼,为我国党内法规事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涓流,祝愿此次论坛的影响力愈发深远、广大,成为全国党内法规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品牌。
白劭翔律师先从自身法律实务经验谈起,对党内法规与实务界关系展开论述。他指出党内法规研究需进行更深入研究,相关概念需做出更细致解释,才能推动实务更好地进行。他鼓励大家加强研究,为相关实务做出更多贡献。
本次论坛包括学术报告和陈嘉庚纪念馆参观等环节,集中展现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新成果,全面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内治理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演化逻辑、基本经验和伟大成就,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深化、加强了党内法规实践经验与理论问题研究,有力推动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通过重温学习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内涵,励志传承陈嘉庚先生诚毅的优良品质、高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组委会希望通过高校党内法规研究生论坛等各种平台,为全国高校有志于投身党内法规研究的青年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研究和提升的重要平台,培养造就一支有信仰、有本领、有担当的党内法规理论人才队伍,把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建设成为能够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党内法规理论研究创新高地。
凝聚青年力量 贡献青年智慧
本次论坛共举行四场学术报告会,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依次进行报告,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多领域、多视角的精彩点评和互动交流,将党内法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据悉,今年4月,论坛组委会面向全国在读研究生进行论文征集,共收到来自全国48所高校、科研机构的百余篇投稿。相较于去年,本届论坛论文质量大幅提升,知识背景更加丰富,问题意识逐步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理论性不断提高,探讨问题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特征。通过论文查重、专家评审等严格筛选,组委会共精选出30篇获奖论文参加此次论坛,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13名。
第一场中,周艺津、吴飞、周航、王雷、郭晓丽等同学就党内法规的立规语言、法理证成、效力范围、解释体系构建及完善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王云清副教授进行评议,就选题设计、文章立构、论理解释等方面提出建议。第二场中,曾钰诚、张可、周泽中、杨彬彬、石泽华、王玉全等同学对党内法规的建设理念、制定权、制度基础与发展逻辑、党与政府互动体制、依宪执政宪法内涵及民主党派推进国家监察工作等问题展开论述。程庆栋助理教授进行评议,就问题意识、论述升华、文章主旨、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建议。第三场中,高欣然、吴明熠、郭芷材、江怡、陈慈航、刘锦、彭夏青等同学对党内法规解释权条款、党纪处分调查程序、党内法规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立规技术、中央八项规定定位与功能、纪检监察建议适用、“礼尚往来”等议题作出阐释。陈力舟律师进行评议,他强调实务重要性,主张党内法规要上升到国民思考,在实务中应用及发展党内法规。第四场中,王雨荣、冯晓畅、刘文健、黄耀鹏、刘丰豪、王婵、冯林、马文英等同学就党内法规名称、制度体系、规范性文件、立法技术、实施后评估、党组制度变迁、法治与德治关系、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关系等问题展开论述。刘玉姿助理教授进行评议,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总结论文,充分挖掘党内法规理论和实务的前沿问题,加深了与会同学对党规党纪的理解和认识。
法学院副教授魏磊杰进行学术总结,他对同学们的论文一一点评,并将其总结为顶层设计、立规技术和历史启迪三种类型;他以党内法治必要性、可能性、进程的经验教训为切入点,阐述了党内法治的独特价值、党规与国法的实质差异、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衔接路径,他主张采用国法思维完善党内法规。他提出期许,建议各位同学提升对政治学与中共党史知识的吸纳与驾驭,努力造就党内法规研究“科际整合”,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对具体制度运作展开实证性研究。他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勉励与会同学继续努力,在党内法规研究领域有所作为。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郭锦星老师致辞指出,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期望能发挥智库的建言献策功能,加强党内法规研究的政治引领、学术引领作用;能够紧紧围绕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统筹整合各方面力量研究攻关,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当前,新时代党内法规事业正蓬勃发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大家应共同努力,为开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新局面、加快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献身法治事业 立志报效国家
论坛结束后,与会同学感受深刻、备受鼓舞,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厦门大学党规党纪学生研习社社长张浩表示,通过参加论坛活动,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加深了自身对党内法规领域研究、党和国家发展重要问题的理解。结合先后两年参加本论坛的所见所闻,他谈到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法学学子交流过程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大家对党内法规研究的参与度不断提高,问题意识也更加明确,论坛的举办为有志于党内法规领域研究的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来自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的许少珊表示作为一名青年学生编辑,通过论坛感受到青年学生对党内法规研究的热情,越来越多成熟的党内法规理论研究成果正在形成。此次论坛为党内法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相关研究成果的重要输出阵地。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周艺津认为,党内法规规范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党内法规学科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党内法规学科建设标准正在建立,党内法规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日趋紧密。学好党内法规基础知识刻不容缓,我们需要党内法规的理论家为党和国家的建设献计献策。应该认真掌握党内法规框架,深入理解党内法规立法原意,做好党内法规实践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党内法规体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共中央党校的郭晓丽则用“欣喜、感恩、动力”三个词表达自身感受。她表示论坛期间,参会嘉宾进行热烈讨论,共同奉献了一场思想盛宴,使自己在了解到更多党内法规制度实践现状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目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与党规实际运用需求并不匹配、研究队伍急需壮大、研究层次亟待深化和实操技术仍要提升等问题。
参加过两届论坛的曾钰诚表示自己既是论坛的参与者也是服务者,在他看来,今年的征文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参与学校的覆盖面更加广泛,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术之声,有思想碰撞的火花,有前沿的思考和讨论,与会嘉宾更深入地探讨了党内法规理论问题。自己不仅收获满满,同时更坚定了进一步研究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后将立足实践,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据了解,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是福建省第一个从事党内法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实体性科研机构。自成立以来,中心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科支撑作用,大力推进法学、政治学、党建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通力协作,针对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的深入研究,着力打造成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的高端智库,为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贡献厦大智慧和方案。厦门大学党规党纪学生研习社是华人策略综合讨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抓手,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组织创新的一次探索,同时也是厦门大学历史上是第一个关于党规党纪学习实践的理论性社团。
文:杨璐 杨艺荣
图:杨艺荣